课后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以孝治家温暖行动小组走进山东昌邑市卜庄教育办东冢小学 课后服务

课后服务

2024-06-28 14:07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,

我市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

及上学期课后服务的实践经验,

分别制定了细致的课后服务课程,

现在的课后服务形式更丰富、

课程更多元、质量更优化,

课后服务参与率均有明显提升。

下面,让我们一起

来看看昌邑市的具体做法吧!

昌邑市积极探索、综合施策,推行三个“升级”,促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,打造3.0版课后服务昌邑模式,为扎实推进“双减”落地奠定良好基础。

一、完善服务机制,升级顶层设计

政府层面将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列入重要民生实事,明确教育、财政等部门职责,确保各项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;强化考核评价机制,将课后服务工作成效纳入教育综合督导评估,坚持专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,注重听取学生及家长的反馈意见,确保课后服务常态化开展、规范化运转。

二、创新服务内容,升级课程建设

课程建设是做好课后服务的基础。昌邑市坚持“五育并举、融合推进”,在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,设置科学合理的课后服务课程群;深入挖掘地域特色,充分利用乡村“复兴”少年宫、家委会优势,积极将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引入课堂;凝聚家校社共育合力,为学生提供个性化、特色化课程选择,满足课后服务升级需求。

三、夯实服务基础,升级保障机制

弹性设置课后服务结束点,个别需求可申请延时托管,弹性离校实现与家长下班接孩子时间“无缝对接”。对于有更晚接孩子需求的家长,实施带班领导、值班教师、安保人员接力托管服务,保证服务人性化。坚决做到场地设施有保障、规范管理有制度、领导教师全到位,切实履行好对学生的看护责任。

学校篇

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

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坚持“五育并举”的原则开展课后服务,将素质教育融入升级打造“课程化”课后服务,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个性化课程。

一、坚持传承经典,提升学生素养

学校开设诗词朗诵、名著阅读、趣味写作等语文素养提升课程,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,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。同时还开设象棋、书法、戏曲等传统文化课程,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,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、使命感。

二、社团丰富多彩,塑造学生个性

学校开设合唱、美术、足球等13项不同社团,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,选取自己喜欢的、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服务内容,实现“一生一特长”。

三、创意课程,助力学生成长

学校构建丰富“课程超市”,开设《红色文化,你我传承》《荐好书,读好书》《童心战“疫”,师生有“画”说》《巧手做花送英雄》等创意课程,提供菜单式服务,多维激发学生潜能,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最好的自己。

昌邑市育秀学校

为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昌邑市育秀学校小学部进一步升级课后服务质量,全面融入立德树人理念,打造“育乐、育行、育志、育秀”的“四育”课后服务课程体系。

一、特色课程丰富服务内容

学校以“科技筑梦、文化传承、劳动教育、艺美实践、快乐悦读、运动健康”为主题开设40余门特色课程群,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。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课后服务,组织学生参与生活生产劳动,培养良好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品质。每周二、周四下午学生们走入“四育”烘焙坊,体验做甜品的辛苦与快乐。

二、家校协同升级服务管理

学校积极统筹家委会资源支持课后服务,引入家长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,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生活;每学年组织开展“优秀家长志愿者”等评选活动,将家庭教育工作在课后服务中化无形为有形,助力学生健康成长,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。

三、优化机制完善服务保障

学校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,优化课后服务激励办法,制定《昌邑市育秀学校课后服务经费发放方案》,所有专项经费全部用于提升课后服务质量,并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标准,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,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。

昌邑市都昌街道都昌小学

昌邑市都昌街道都昌小学始终坚持深耕细培育,多元并举促发展,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,不断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,多措并举扎实做好课后服务工作。

一、聚焦需求有温度

为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,学校进行了充分调查,了解不同学段、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,充分发挥监管教师的特长,多样化开展活动。

二、聚焦多元有广度

学校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,在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基础上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,同时不断拓宽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空间,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、阅读、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,重点关注学生健康体质、核心素养的提升,积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
三、聚焦实效有深度

学校采取“校内+校外”结合的模式,定期邀请校外辅导员举行讲座、学习名人孝德故事等活动,提升学生文化素养。同时,充分利用校内图书室、阅览室组织学生阅读各类书籍,不断丰富知识,开阔视野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,发挥自主学习能力,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体验快乐、收获成长。

昌邑市卜庄镇东冢小学

昌邑市卜庄镇东冢小学立足惠民便民理念,提前做好学生需求摸底工作,对课后服务内容进行整体设计,提供“菜单式”服务,系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、劳动教育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,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供给、提升课后服务保障。

一、聚焦课程多元,提升课后服务实施的广度

学校实施课后服务“1+X”模式,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。“1”是指“一条主线”,即围绕学生课后作业辅导这条主线,提供学生需要的服务。“X”是指多种渠道平台,满足学生们的各种兴趣爱好,比如学唱西河大鼓、学做大窑土陶、陶瓷制作鉴赏等。通过丰富课后服务课程,延展学生们的兴趣爱好,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,进一步提升了课后服务实施的广度。

二、聚焦非遗文化,提升课后服务实施的高度

学校依托乡情,深入挖掘当地的非遗文化,定期邀请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大窑土陶”手艺人、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西河大鼓”传承人走进校园,让孩子们在了解本土传统特色项目的过程中,接受传统文化技艺的熏陶;在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中,增进家国情怀,让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。

三、聚焦三方协同,提升课后服务实施的深度

学校通过公开信箱等多种形式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,广泛宣传课后服务这一惠民实事的重要意义,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。同时发挥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,多种形式引导家长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成长规律,形成正确的成才观。

昌邑市饮马镇山阳学区小学

为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,昌邑市饮马镇山阳学区小学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服务导向,不断创新机制举措,充分挖掘优势资源,突出学生兴趣培养,打造精细化多彩课程,增强学生和家长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

一、课程多样化,服务有亮度

结合“5+2”课后服务模式,形成“1+N”课后服务体系,即“学习辅导+多种服务课程”。山阳小学不断创新服务内容,让学生在画中乐、读中学、书法中修身、手工中想象、武术中健体,让乡村孩子的自信与快乐洋溢在脸上。学校结合山阳本地纺织业、千年梨园、博陆山等特色,开发纺织体验、家庭劳动、梨花水饺等趣味课程,让劳动教育在生活的“土地”上扎根。

二、参与全员化,服务有温度

山阳小学课后服务师生参与率均达100%,实现全覆盖。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专项提升培训,充分发掘潜能,利用教师特长,研发创意课程。同时,学校通过公众号、美篇等方式大力加强宣传引导,密切家校联系,赢得学生和家长的支持。

三、评价多元化,服务有尺度

学校创新实行三维评价机制,一是效果性评价,学年结束由学生填写服务课程评价单,对课程效果进行星级评价;二是展示性评价,通过开展艺术节、读书日等活动展示学生课后服务活动成果;三是发展性评价,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,为其提供平台,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。

END

潍坊教育惠民一码通

非常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!您的教育诉求,您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,都可以通过下方“潍坊教育惠民一码通”留言给我们,我们将及时予以反馈回复。

(潍坊教育惠民一码通)

供稿:昌邑市教体局

原标题:《课后服务 | 昌邑市:“三个升级”用情用心做好课后服务工作》

阅读原文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